新聞詳情
關于隨州編鐘的原理介紹
發(fā)布時間:2016-11-09
關于隨州編鐘的原理介紹
隨州編鐘的發(fā)聲原理大體是,編鐘的鐘體小,音調就高,音量也小;鐘體大,音調就低,音量也大,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。
隨州編鐘公司介紹到1957年,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一套編鐘13枚,音樂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《東方紅》。1978年,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(zhàn)國時代(約公元前433年)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,是至今為止所發(fā)現(xiàn)的成套編鐘中較引人注目的一套,這套編鐘之大,足以占滿一個現(xiàn)代音樂廳的整個舞臺。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鐘、45個甬鐘,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鐘共65件組成。這些鐘分3層8組掛在鐘架上,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鐘,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鐘,其中較小的一個鈕鐘高20.4厘米、質量為2.4千克,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,較大的一個低音甬鐘高達153.4厘米、質量為203.6千克,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