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侯乙編鐘故事---一段古老諸侯國夾縫求生的艱難歷史
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13
曾侯乙編鐘生產(chǎn)企業(yè)介紹到曾侯乙這套編鐘的背后,隱藏著一段古老諸侯國夾縫求生的艱難歷史
曾侯乙編鐘出土的地方,早在2000多年前,是一個古老諸侯國的領土----曾國。
不過在翻閱東周列國的相關文獻歷史,大部分都只是記載著春秋五霸、戰(zhàn)國七雄這樣的主線情節(jié),對于一些曾國等小國并沒有過多記載,甚至提都沒提。
曾侯乙編鐘生產(chǎn)企業(yè)介紹到曾國,在一些歷史記載中提到兩個,一個是在《史記·周本紀》中----“西周末年,會同申國、犬戎攻殺周幽王的繒國”;另一個則是《左傳》中頻繁出場的“曾國”。
早在周武王分封時,西周重臣南宮括以及他的后代被分封在曾國,當時稱為“隨國”。
在那個時候隨國可并非小國,而是周王分封在漢水一代姬姓諸侯國中實力較強的一個,主要是用來代替周王室進行監(jiān)視與牽制周朝南方能控制的邊界。
但到了西周晚期,隨著周王室力量衰弱,隨國附近的楚國也不斷崛起了,在熊渠時代,楚國已經(jīng)開始向四周擴張,逐漸成為爭霸的大國。
眼看著楚國逐漸擴張,原本作為周王室的橋頭堡的隨國也陷入兩難之地-----
要么進行反抗,但自己實力實在無法單扛楚國;要么歸附楚國,要么就這樣背叛周王朝,也并非容易之事。
于是,隨國便開始進行“兩面派”。
曾侯乙編鐘生產(chǎn)企業(yè)介紹到面對楚國時,隨國尊為楚國為老大,口口聲聲要跟著楚國混;但轉(zhuǎn)過身,當面對周王室又畢恭畢敬,畢竟在王室正統(tǒng)的隨人眼中,還是看不起楚人,認為他們只是蠻夷。
當然,楚國也不傻,當楚國怒了,要討伐隨國,隨國又開始裝無辜,不斷打感情牌。
就這樣子,隨國就這樣在周王室和楚國的夾縫中小心翼翼生存著很多年。
曾侯乙編鐘,便是隨國和楚國交往的產(chǎn)物
作為隨國的后一位國君,曾侯乙在去世后,楚國的楚惠王便給他特制了一個镈鐘作為曾侯乙的隨葬品。
在這套一共有65件的編鐘里,較大的一件镈鐘里,篆刻著銘文:“左右楚王”。這也說明,隨國至少在名義上已經(jīng)向楚國臣服,安心做它的“馬仔”。
而被楚國壓制后,曾候終娶了楚國女子羋克為妻,以聯(lián)姻的方式逐漸真正控制了隨國,直到秦國戰(zhàn)勝七國后,隨國貴族們跟著楚國一起撤退到更南方,被秦國統(tǒng)一。
當然,這也是后話了。
曾侯乙編鐘,也見證著隨國和楚國兩個國家的碰撞與交融。
曾侯乙編鐘生產(chǎn)企業(yè)介紹到軍事上楚國勝利,但文化上隨國的中原文化也影響著楚國,兩種文化互相學習,融合為一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