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詳情
湖北古編鐘生產廠家講解藏金編鐘蘊含的古代音律科學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3-28
藏金編鐘蘊含何種古代音律科學呢?湖北古編鐘生產廠家介紹如下:
湖北古編鐘生產廠家介紹到編鐘是我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,多用于皇家重大典儀場合。故宮博物院藏金編鐘,由16個外形尺寸完全相同的橢圓形金鐘組成,于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鑄成。各編鐘頂部為兩條蟠龍狀紐紋,中部雕刻有云龍紋,下部有6個凸起的圓唇,敲擊圓唇可發(fā)出聲音。不同編鐘的音程大小,通過調整鐘體厚度實現(xiàn)。鐘體越薄,則發(fā)音越低。需要說明的是,各編鐘側面均刻有各自的律名,與清代樂律中的四倍律(低音)及正十二律對應:倍夷則、倍南呂、倍無射、倍應鐘、黃鐘、大呂、太簇、夾鐘、姑洗、仲呂、蕤賓、林鐘、夷則、南呂、無射、應鐘。其中,清代的正十二律源于《呂氏春秋》的十二律,而后者音律名的確定及生成方法,則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古代科學內涵。
湖北古編鐘生產廠家介紹到在聲學領域中,音調和頻率的關系為:頻率越大,音調越高;頻率越小,音調越低。而在物理學中,頻率與振動體的長度有著密切關系。以律管為例,律管發(fā)出的聲音由其固有頻率確定,頻率與聲波波長成反比,而聲波波長與律管長度成正比,因而律管的頻率與管長成反比。當律管管徑不變時,律管越短,其頻率越高,發(fā)出的音調越高。相應的,當律管長度減小一半時,其音調相應提高一個八度。所謂“八度”,即相同唱名的兩音之間的音程,如1(中音)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1(高音)即為一個八度。
湖北古編鐘生產廠家介紹到周公旦撰《周禮》,其中“春官宗伯第三·典同”載“凡為樂器,以十有二律為之數(shù)度”,即樂器的發(fā)聲以十二律來確定度數(shù)。“十二律”為古人定出的聲律準則,即以黃鐘律為標準音,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。呂不韋等撰《呂氏春秋》,其中的“仲夏季第五·古樂”記載了十二律的起源:黃帝令樂官伶?zhèn)悇?chuàng)作樂律,伶?zhèn)悘纳焦戎腥碇褡,截取三寸九分的一段而吹之,將其發(fā)出的聲音定為黃鐘律的宮音,并以此為基準,制作了十二根竹管,對各管發(fā)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。